12月24日下午,在我校明伦校区科技馆二楼报告厅,我校1995级校友、教育学博士、成都体育学院博士生导师陈振勇教授受武术学院之邀前来讲学。武术学院全体师生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武术学院副院长李军政主持。
会议伊始,陈振勇教授讲了对中国武术的记忆,并指出武术非遗,核心技术传承是个大问题,在当今社会武术技击功能需求度不高的情况下,武术核心技艺如何传承,武术非遗应有独特的“核心技艺内容”。新时代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形成全方位、全领域、全要素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基础和保障。要善于提炼标识性概念和范畴,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着力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展现中国学术话语的特色和优势。
随后,陈振勇教授提出了:“为什么会有武术门派?为什么如此多的技术体系?”两个问题。带着这种疑问,他对武术概念进行了思考:武术是以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创造出最大程度发挥人体技击功能的一项身体技术和身体艺术展现形态,也是一种人类身体文化的社会实践活动。他还指出中西方差异下的身体技术思维方式是身体技术特征和技术反映了中西不同传统文化的观念,思维方式行为习惯,以身体为中心的特殊技术训练体系。会议现场,陈教授还对程冲斗编纂的《少林棍法禅宗》和俞大猷传习的少林棍法进行了讲解。
陈振勇教授在中国武术话语体系构建方面也提出了思考,他利用“远取诸物、近取诸身”、整体观、阴阳论、五行学说等,并从“中国传统文化的立场、视角来认知、解读中国传统武术”和“取象比类,象形仿生”两方面做出了解释。
他还介绍了12时辰养生法和人体身体系统的复杂性,通过对《易筋经》、太极拳健身机理等的讲解,举例说明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阴阳转化思维。
最后,武术学院洪浩院长做了总结。他讲到陈振勇教授的讲座对文化自信背景下重构武术学科体系很有启发意义,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将武术学建设成为一级学科。洪浩院长还主持了现场提问环节,大家踊跃发言,并向陈教授提出了自己对武术认识中的一些疑惑,陈教授都一一进行了详细的解答。大家纷纷表示,陈教授的讲座使自己对武术又有了新的认识和定位,希望今后学院可以多组织一些这样的讲座。